close

4a915f2154598.jpg    

父母之愛,利逾屠刀


存在的基礎,便是快樂。一個孩子活得不快樂,便會質疑、否定自己存在的意義;而要是活得極度不快樂,那這個孩子,便只有兩條路:

發瘋,或者自殺。

伊翔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

在電影中段,伊翔放棄「胡鬧」、放棄「搞鬼」、放棄「叛逆」時的眼神,就是行屍走肉的眼神。在他的面前,人生的門一扇扇無情的關起,而等到所有的路都斷絕時,他也會放棄自己的生命,離開這個世界。兇手,就是他的父母。他們用過於沈重的「愛」,殺死了自己的孩子。

而最悲哀之處在於,伊翔明明是成長在一個相當美好的家庭。但即使在這樣的模範家庭,小伊翔依舊被逼上絕路。正是父母對孩子的「愛」,讓伊翔無法承受。

他們都不認為自己在傷害伊翔,相反地,他們認為自己在幫助他。但其實,身為父母,必須接受一個真實不過的事實:教育,不是單純的複製。即使自己的人生卓有成就,也不能逼孩子走上一樣的路。
「伊翔不乖。」學校的老師這麼告訴父母。更可能,我們會為這樣的孩子,找到一個詞來形容:叛逆。

但伊翔真的不乖嗎?他看似懶惰、頑皮,漫不經心,更喜愛胡鬧,但孩子和大人不同,他們遇上挫折,往往不知道怎麼反應。他們不懂如何開口,更不懂,在絲毫沒有同理心的大人面前,要如何一面承受一個個沈重的大帽子,一面讓父母瞭解自己的苦痛。

不被聆聽的孩子,最後往往拒絕溝通。就算他說出:「字母在跳舞。」時,也沒有人願意當一回事。最後,我們只能看到,他們眼神中無言的憤怒,那是說不出的控訴與悲泣。

有多少的孩子,走上這樣的路?他們有些與父母決裂,成為徹徹底底的壞孩子、中輟生;有些更可憐的,最終,很可能沒有勇氣活在父母的失望中。

沒有人會想當壞孩子的。他們不能符合父母的期望,答案往往很單純,很直接,卻很少有父母能夠真正領略,孩子之所以無法遵守自己的要求,只是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

孩子是地上的小星星----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

這句話,正是電影名稱的完整翻譯。故事裡,伊翔幸運地遇上一個願意拯救他的老師,讓他的才華得以展翅飛翔,讓一顆蒙塵委地的明星,熠熠發光。

但其實,我們知道,真實世界中的伊翔,很難遇到這樣一位能夠同理、循循善誘、具有無比耐心及愛心的老師。這是部電影,導演想告訴父母的一課。

每個孩子,都是珍貴且無可取代的。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

不一樣不是不好,它往往只是難以理解,無法預測。父母如果只用自己狹隘的生活經驗去理解孩子,很容易將不符合自己期望的孩子,貼上「不乖」的標籤。

就像伊翔的父母一樣,許多台灣的家長都深怕孩子在殘酷的生存鬥爭當中成為輸家。讓孩子甚至在小學前,就必須開始面對對個人才智、努力嚴苛的評價考驗。「不讓小孩輸在起跑點」,正是這些父母親愛小孩的心聲。

但仔細想想,「輸」又是輸了什麼呢?就算「贏」了全世界,卻不能自得其樂、不能海闊天空,這樣的「贏」又贏了什麼呢?當我們生活所有的細節與時間,都為了競爭而完全奉獻,這樣的生活,又是否能讓每個依照競爭藍圖前進的人都感到快樂而充實呢?

父母之愛,利逾屠刀。當父母以「愛」之名,滿口「擔心」、「為孩子好」,而想把孩子導向自己心目中的人生坦途,卻絲毫不願意聆聽、理解、支持、關心。這樣的愛,是否只是逐步將孩子逼向痛苦的深淵呢?

但其實,生命的道路條條都是坦途。確實在很多的關卡,我們無法逃避社會的評價,必須接受社會給予我們的分類與薪資。但並不代表,沒有當上醫生、律師,沒有進入台大、高科技公司,就必須活得卑微低賤。人生就陷入絕境、存在就沒有價值。

至少,在「做自己」這個面向,我們不需要和別人競爭,也不用擔心落敗,更沒有輸家。而且更多時候,照著孩子自己的天性,他們常常會成為獨特而光彩的,無可替代的贏家。

如果你的孩子,對你怒目而視,也許他不是不孝,而是有苦難言。如果你的孩子,跟不上世界的步調,也許他不是懶惰,而是他有自己的步伐。當你對孩子的期待落空時,或許只是因為,你的孩子比較特別。就像電影中的小伊翔。

不需太過擔憂孩子的未來,而是讓孩子可以依照自己步伐,找到自己的成功。若能放下主流價值強加給我們的墨鏡,我們會看到,這些我們以為是輸家的孩子們就在我們過去忽略的地方,大放光明。
(本文同載於人本教育札記248期 2010年2月號〈每月影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ghtli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