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FS7V8SJL._SL500_AA300_.jpg  


我認為錯過小津安二郎的作品是很可惜的。小津1903年出生,逝世於1963,但時至1980年
代才在諸多電影論者的引介下為世界所認識。小津安二郎一生拍了53部電影,大多數為黑
白,一半以上是無聲電影;情節平淡,再加上小津特有的節奏與運鏡,觀影者的體驗很可
能迥異於一般的好萊塢片。當然,最可能的結果就是直接感到沉悶無趣,束之高閣。


那無疑是莫大的損失。小津的電影也許沒有高潮起伏、五光十色的感官娛樂,但卻有著蘊
照我們靈魂深處,擁抱我們生活細節的最慈悲溫柔的情懷。小津總是在談家庭,總是在拍
那些離我們很近,我們卻不一定會停步思索的片段。為此,我們才更需要小津,讓他的藝
術照顧我們的生活,讓我們能從他的電影當中,觀照並品味我們自己的生活。


《我出生了,但…》是1932上映的黑白無聲電影,被歸類在小津創作的前期。這部電影的
主軸是成長,而採取的手法是幽默的諷喻。在電影片頭字幕時,小津就加註了「給大人的
漫畫書」,這樣一個韻味深長的句子。


故事中的主人翁是兩名幼童,他們隨父親搬至東京近郊居住。新來的他們隨即受到附近小
孩的排擠,他們憧憬著成為希望成為父親口中說的「偉大的人」,但故事最後的結尾卻讓
兩個孩童看見父親為了拍上司馬屁而醜態畢出。他們覺得父親不再偉大,而不願意再吃父
親裝瘋賣傻換來的糧食,引發了一場小小革命,與父親大吵一架。


在與父親鬧翻的夜裡,父親這麼對母親說:「這些問題會一直纏繞孩子的一生直至死去。
」看似沈重萬鈞,但畫面一轉,不久,又看著孩子大哭大鬧後累倒沉睡的孩子臉龐,有感
而發地笑著說:「不知他們以後是否也要如此忍氣吞聲地活下去。」

第二天,兩兄弟仍舊賭氣不願吃早飯,但最後仍舊抵擋不住飯糰的誘惑,一面吃著飯糰,
一面與父親和好。爾後,在每天上學的路上,遇上了父親的上司。父親尷尬得不知所措,
弟弟卻告訴他:


「爸爸你向他鞠躬吧。」


這就是小津風格的故事。其實這樣體驗會發生在所有人的生活當中。一般人極少不為生活
所苦,並委曲求全地忍氣吞聲。在生活當中,面對階級無奈的況味,在電影中成為一種悲
哀的基調,但小津卻用高妙自然的手法,將其轉化、昇華為幽默的喜劇。


階級的衝突、成長的痛楚、現實的無奈與失落的悲傷,這些沈重卻又寫實的議題,往往在
商業的操作下會被極力誇大成為高潮迭起、曲折離奇的通俗劇。雖然娛樂效果十足,但卻
少了點生活的況味。而在小津的電影中,這樣的主題最終都會得到了一個平淡的接納。孩
子接納了世界;也接納了父親的無可奈何。


片名取的《我出生了,但…》就極具韻味。孩童的世界或有挫折,但對未來的想像多是美
好的。所謂的長大,其實不是時間或肉體上的改變,而是心靈認識到生命中的種種無奈是
無可避免的。這似乎是很悲慘的事,像是自從我們誕生伊始,森嚴的階級便存在在我們的
生命之中,幾難撼動。即使孩子期勉自己未來要成為偉大的人,但看見自小仰慕的父親其
實在這浩渺的世間也不過是個卑微渺小的丑角,而想必那長年所推疊的美好想像所造成的
劇烈反差,必然會讓孩子不願接受,奮力抵抗。

但抵抗終究是無用的,命運的巨大感卻終究逼人接受所謂的現實。現實往往不堪,而等到
我們接受,並且實踐這些不堪時,我們也就是所謂的成人了。這樣無奈的事,小津拍來卻
不溫不火,沒有尖酸的譏諷,猛烈的抨擊;也沒有濫情的偽飾,給予人虛假空洞的幻夢。
相反地,在小津「增一字則太多,減一字則太少」般恰到好處的鏡頭下,喜劇與悲劇、偉
大與卑賤,成長與童稚,甚或善與惡,是與非這些似乎水火不容的二元對立性,在他喜樂
參半的手法下,嬉鬧時卻顯著悲涼;淒苦時卻看似戲謔,不落入浮濫狗血或憤慨虛無的窠
臼,而將人生的真實昇華與解放,提昇至曠達的境界。


寫實與詩意,我認為這是小津電影的兩大魅力。他將真實世界呈現,並濃練限縮在日式和
室簡單窄小的格局中,用極洗練的手法,表現在單純的家庭劇中,其意趣卻深遠無窮,有
著唐人詩句中意在言外,無跡可尋的玲瓏趣味;第一次看小津的電影,也許會覺得很沉悶
,但我希望您,能試著觀賞。就像試著在人馬雜沓的日常生活,試著慢下腳步來品嚐那平
淡卻真實的情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ghtli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