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韋小寶這個人

  鹿鼎記作為金庸的封筆之作,作為這一個作家的武俠文學創作生涯的總結,金庸歷經十四部小說不斷在演進辯證、大破大立,從不重複探討一樣的問題,至鹿鼎終結,是最為合宜適切一個句號。

  這是一本武俠小說;也不是一本武俠小說,武的傳統與俠的精神在鹿鼎記一書消散無遺。

  精確的說,作為一個寫人的小說,這是一本寫中國人的共性的小說。

  整本書寫一個市井之徒、一個不學無術,從沒受過任何上層文化薰陶,滿溢著草根、無賴氣質的一個世俗文化的具體人物,典型的下里巴人,於當代歷史所發生的故事,以及討論中國人的共性在中國如何可能的小說。

  韋小寶是一個被放大、精練、誇張到極點的中國精神的代表,可以和魯迅的阿Q正傳類比,同樣都是展示一個中國人,放置到中國文化的脈絡會有怎麼樣的反應、思維與影響。

  但鹿鼎記比阿Q正傳的長處是它不僅描繪負面,也描繪正面;不僅寫悲劇而寫出一個活色生香鮮龍活跳的有趣故事。韋小寶這樣的人,不僅為人輕賤鄙視,也為人嘲弄利用。在各方力量的夾縫中的他沒有選擇,只有奴顏屈膝;沒有思想,只有利益;沒有大義,只有小義。

  這當然是個悲劇。

  但是更大的悲劇在於,當放置這樣一個人物於時代脈絡的結果卻是,每個人都需要他。康熙需要他,因為康熙需要為身在沈滯的醬缸與扭曲的權力找一個出口;陳近南需要他,因為秀才造反三年不成,需要他作為一個壓抑在無力感與使命感的緩衝閥;天地會需
要他,因為被歷史軌跡無助的拉上一將功成之路的蒼蒼白骨需要有個人代他們探探雲深不知處其實只是個歷史的鬧劇;九難神尼需要他,因為孤絕的仇恨與強者需要簇擁識趣的綠葉;洪安通需要他,因為猛惡奸邪的陰謀需要一個無邪的前驅者;羅剎公主需要他,因為洪荒蠻惡的俄羅斯需要更惡更蠻的中國文化做推手。

  大家都需要他。大家都需要小寶、韋爵爺、韋香主、晦明禪師、白龍使以及中國小孩大人。

  是的,每個人都看不起韋小寶,因為他們都比韋小寶了不起。但是越了不起的人,越需要他。這除了是個奇趣橫生的精彩歷史翻案故事,也是一個中國歷史的悲劇性寓言:每個人都需要韋小寶,而這其實是韋小寶的喜劇,大人物的悲劇。大人物內心的無助扭曲
需要韋小寶救贖;甚至,中國文化、漢人文化也需要韋小寶這樣的救世主,我們看看有清一代最為重要飽學的宿儒顧炎武、黃宗羲、查繼佐與呂留良四人怎麼說的:

  顧炎武道:「韋香主,我們這次來,不是要你行刺皇帝。」韋小寶喜道:「那好得很,只是不是行刺皇帝,別的事情兄弟義不容辭。不知四位老先生、兩位小先生有什麼吩咐?」

  顧炎武推開船窗,向外眺望,但見四下裡一片寂靜,回過頭來,說道:「我們來勸韋香主自己做皇帝!」

  乒乓一聲,韋小寶手裡的茶碗掉在地下,摔得粉碎,他大吃一驚,說道:「這……這不是開玩笑嗎?」

  查繼佐道:「決不是開玩笑。我們幾人計議了幾個月,都覺大明氣數已盡,天下百姓已不歸心於前明。實在是前明的歷朝皇帝把百姓殺得太苦,人人思之痛恨。可是韃子佔了我們漢家江山,要天下漢人雉頭結辮,改服夷狄衣冠,這口氣總是嚥不下去。韋香主手綰兵符,又得韃子皇帝信任,只要高舉義旗,自立為帝,天下百姓一定望風景從。」

  韋小寶兀自驚魂不定,連連搖手,道:「我……我沒這個福分,也做不來皇帝。」

   顧炎武道:「韋香主為人仗義,福澤更是深厚之極。環顧天下,若不你來做皇帝,漢人之中更沒有第二人有這個福氣了。」

  呂留良道:「我們漢人比滿人多出百倍,一百人打他一個,那有不勝之理?當日吳三桂起事,只因他是斷送大明江山的大漢奸,天下漢人個個對他切齒痛恨,這才不能成功。韋香主天與人歸,最近平了羅剎,為中國立下不世奇功,聲望之隆,如日中天。只要韋香主一點頭,我們便去聯絡江湖好漢,共圖大事。」

  這是對於中國知識份子最沈痛的嘲諷。

  整部書第一回從這些大儒在草船上密議為始、第五十回以同樣的班底密議為終,講的都是大的不能再大的天下大事,也是小的不能再小的螳臂擋車的戲言,所差者只是漢人的民族救星由英雄之首陳近南代換成他的弟子小人之尤韋小寶,這樣的繼承關係與代換在結構上的設計是不言可喻。同樣的夸夸其談,中間卻是韋小寶石破天驚的顛覆歷史,再雲淡風輕的揮揮手不帶雲彩。他沒有逐鹿天下、問鼎中原;也沒有刺殺康熙、背反漢人。他在浩卷白頭的中國大歷史走一遭、在蒼涼壯闊的中國山水走一遭,然後,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他無意瀟灑卻真箇瀟灑,看滔滔江水滾滾紅塵、看英雄俠客帝王將相,韋小寶仍然是韋小寶,它任天地輪轉日升星沉,然後笑罵一聲:踏馬的。

  這就是他的大功告成;這就是韋小寶。

二、談在鹿鼎記之後

  金庸選擇鹿鼎記作為封筆之作,我認為是極具智慧的。金庸的武俠創作生涯不斷在探討辯證關於武的可能、俠的精神,然後從無劍勝有劍、無招勝有招,接著到無武無俠勝英雄大俠。這是一個武俠的演進史與變奏,是終結也是里程碑。

  幸與不幸,金庸從大俠到無俠,千山萬水走一遭,為我們編織演繹了最精彩綺麗的武俠幻想曲;卻也把最後一個最亮眼動聽的音符填上樂譜。作為一個任性的讀者,我有怨念。我希望金庸永遠寫下去,無止盡的寫下去,就算結尾再好,我也想把耳朵掩耳自欺。

  幸好金庸沒有順應這種任性,不然金庸就不是金庸了。

  鹿鼎記讓我想到兩本小說。

   西班牙小說史上最偉大的小說唐吉軻德是對騎士精神最戲謔的反諷;也是這個類型最精彩最暢銷動人的高峰與總結,而後騎士文學風流雲散人去樓寥落。所差者為唐吉軻德盲目的英雄氣驅使他向風車宣戰;而韋小寶向鹿鼎山做了幾十萬字的追尋,卻在大功告成時把看熱鬧的人趕走,自去開他的麗夏院麗秋院。我相信從風車到鹿鼎山,金庸為世界文學填上了一筆。

  而中文小說的巔峰紅樓夢是在才子佳人書行至山窮水複的雲端華彩;是才子佳人書中的才子佳人故事;是才子佳人形式的小說大備與巔峰,而它卻為才子佳人書做了一個冷酷的總結,參看紅樓夢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陳腐舊套;王熙鳳效戲彩斑衣;

  賈母笑道:「這些書都是一個套子,左不過是些佳人才子,最沒趣兒.把人家女兒說的那樣壞,還說是佳人,編的連影兒也沒有了.開口都是書香門第,父親不是尚書就是宰相,生一個小姐必是愛如珍寶.這小姐必是通文知禮,無所不曉,竟是個絕代佳人.只一見了一個清俊的男人,不管是親是友,便想起終身大事來,父母也忘了,書禮也忘了,鬼不成鬼,賊不成賊,那一點兒是佳人?便是滿腹文章,做出這些事來,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滿腹文章去作賊,難道那王法就說他是才子,就不入賊情一案不成?可知那編書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再者,既說是世宦書香大家小姐都知禮讀書,連夫人都知書識禮,便是告老還家,自然這樣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麼這些書上,凡有這樣的事,就隻小姐和緊跟的一個丫鬟?你們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麼的,可是前言不答後語?」眾人聽了,都笑說: 「老太太這一說,是謊都批出來了」 賈母笑道:「這有個原故:編這樣書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貴,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編出來污穢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這些書看魔了,他也想一個佳人,所以編了出來取樂.何嘗他知道那世宦讀書家的道理!別說他那書上那些世宦書禮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們這中等人家說起,也沒有這樣的事,別說是那些大家子.可知是謅掉了下巴的話.所以我們從不許說這些書,丫頭們也不懂這些話。

    自此才子佳人書淒清靜默,一直到張恨水寫啼笑因緣的時候,評論界還是視之為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作品。

  而鹿鼎記也讓所有的武功高手當代大俠演一齣悲哀的鬧劇。陳近南、洪安通與九難都是武俠小說世界中的絕頂王者,理應衣袖飄飄英風颯颯舉手投足皆有通天徹地之能。但陳近南被主子所殺、洪安通為部下反目、而九難一生鬱鬱情無所歸身無所依,絕世武功都成了刺眼的反諷,唯有不學無術的韋小寶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笑看了天下英雄,更無餘子。

  我們回憶射雕中的五絕、天龍中的蕭峰,自來絕頂武功就是超凡人格的象徵,也必然伴隨驚世功業。在這裡高來高去的高手只淪為笑柄,韋小寶的綠葉。

  這是一個文體重重的一個頓挫,一個大大的里程碑。

  只盼天下英雄風雲再起,筆下再縱情馳騁江湖。如此一來,這一頓會是一個賞心悅目的頓號而非句號,是個激勵人心的里程碑而非墓誌銘。

    江湖不滅、武俠不死,是我卑微而熱切的渴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ghtli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