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載於黃易作品集粉絲團)

 

昨天晚上,我又重看了一次《搶救雷恩大兵》。

 

不管過了多久,人類對於戰爭的熱情,或許永遠不會消減。是的,戰爭是人類所能創造出最愚蠢瘋狂,虛偽邪惡的存在,但同時也是人類所能體現最為崇高、聖潔、高貴與睿智的極致。

 

二戰戰場上不可一世的戰爭狂喬治.巴頓將軍對於戰爭如此迷戀:「戰爭是人類文明的最高成就。」、「戰爭會造就英雄豪傑,會蕩滌一切污泥濁水。所有的人都害怕戰爭。然而,懦夫祇是那些讓自己的恐懼戰勝了責任感的人。責任感是大丈夫氣概的精華。」、「戰爭是人類最壯觀的競賽!在競賽中,人可以為所欲為。在戰鬥中,強者勝,弱者亡。」

 

而《堂吉訶德》的作者塞萬提斯,自己更是個勇敢的戰士,曾經加入西班牙海軍,並在基督教世界與鄂圖曼土耳其的大型海戰勒班陀戰役中左手神經受損。

 

雖然戰爭美好、壯烈而且殘酷,但是其實能夠讓我們充分享受戰爭樂趣的作品並不多。原因當然是因為戰爭很難寫。

 

幾年前在網路上流傳一篇〈如何撰寫暢銷的奇幻作品〉,裡頭就告誡讀者:「跳過難寫的部分……戰爭相對地就很棘手,因為它牽扯到的事物太多,而且你可能還得懂得一些戰略常識。所以如果你真的安排了戰爭場景,就讓主角直接受傷昏迷好了。例如:「...頭上轟地一聲,眼前突然浮起一陣迷霧,他感覺到自己跌入了黑暗之中。還在空中揮舞的劍剎時像被困住、停住了。……下一幕我們的英雄就在醫療室裏的白石膏床上醒來,清純女戰士告訴他,戰役已經結束,而且你猜怎麼著?他們贏了。你節省了五十頁描述那些複雜軍事細節的工夫……」

 

雖然行文帶了許多嘲弄,但也指出一個事實,就是擅長寫戰爭的類型作家,不管是奇幻、科幻、武俠甚至是歷史,實在是太少了。但我想黃易,可以算是在武俠小說當中描寫戰爭的佼佼者。

 

在《龍戰在野》第三卷中,透過龍鷹作為一場戰爭的統帥,同時又是身具道心種魔大法的魔門邪帝,我們就很清楚看到了戰爭豐富的層次與許多有趣的細節。

 

在與第三卷與參師禪的纏鬥中,龍鷹細膩地考量了這場戰鬥的三個層次,分別是:戰略、戰術與戰技。

 

整場戰役的大目標,其實依然是龍鷹要帶著五百精騎在塞外開拓自己的一片天,最終擁護大唐的天下。最大的敵人是始終咬著大唐咽喉的大江聯。大江聯的背後是突厥、魔門等複雜的組成,而要逐步顛覆和削弱大江聯的力量,龍鷹必須在塞外站穩陣腳,廓清西域,最終將大江聯連根拔起,率雄師歸國,擁戴盛唐之主李隆基。

 

在設定好明確的戰略目標之後,才能逐一將不同層級的敵人梳理開來。塞外之戰的首要目標是歷史上實有其人的突厥可汗阿史那默啜,默啜底下大將丹羅度和馬賊邊遨是目前階段性的對手。而丹羅度麾下最重要的精銳是由參師禪率領的百人團,當中最為神通廣大的是鳥妖寄塵子,其靈鷹能夠掌握情報,成為戰局的決勝關鍵。

 

因此在戰術上,追殺鳥妖成為目前龍鷹軍的第一優先。而戰技上最適合與鳥妖匹敵的,就是陰陽怪氣、系出魔門的符太。黃易擁有與想像力同樣出色的調度能力,因此能夠設計出複雜的場景、人物與情境,接著再逐一推演,讓我們隨著龍鷹參與一場場或大或小、型態各異的突襲、暗殺、中伏反殺、野戰、馬戰、步戰、守城戰、攻城戰、資源戰、情報戰、火攻、水攻、色誘、心戰,接著再到更細膩的武學境界、高手過招等。

 

其他小說家避之唯恐不及的戰爭描寫,恰好成為黃易故事魅力的一大泉源。但其實我更感興趣的,是黃易的主角參與戰爭的態度。

 

以古代為背景的戰爭通常角色的情感與思想不脫國族立場,最大或最符合當代思維的不過就是推演到反暴政、護蒼生,也就是所謂的「為國為民、俠之大者」。但這樣足以滿足當代的讀者嗎?

 

如同之前文章裡面不斷重複「大俗與大雅」的觀點,戰爭描寫與情色描寫一樣,都是用極通俗的性與暴力這些刺激要素,去讓讀者與角色一同體驗感官經驗的極境,再進一步沈澱到黃易熱愛的哲學思考。在《龍戰在野》卷三第五章〈漫談人生〉中,黃易這樣寫道:

 

曾幾何時,他想得心都倦了,而「仙門」正是別人從沒有想過的東西,特別是在每一刻都餘生與死掙扎間的戰場上。倏地裡!他明白了符太因何如此愛陷身危險裡,只有在那種情況下,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感到自己在活著。

 

在戰爭的三個層面:戰略、戰術與戰技之外,最終黃易領導我們的,其實依然是思想的突破,所以,第十六章的篇名才會叫〈仍然活著〉。抱持著對生命本身的熱愛與追求,在修羅場上探究哲學、在血肉堆裡沉思生命,用大俗探究大雅,以死之恐怖叩問生之喜悅,這就是黃易小說數十年來不變的醍醐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ghtli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