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思考了很久,為什麼從《日月當空》到《龍戰在野》,龍鷹要不斷地在邊塞諸國流轉?那些詰屈聱牙的西域人名、民族與地名、複雜的塞外局面、推陳出新的高手與勢力。我相信這些題材處理上並不容易,而讀者閱讀起來也要多花費一分心力。

 

黃易如此選擇,意義何在?

 

直到我拿到《龍戰在野》第二卷,仔細地翻閱卷首精美的地圖,用手指與想像力神馳一個個充滿異國情調的邊塞,我突然理解,原來盛唐之所以不同於初唐,盛唐三部曲之所以不同於《大唐雙龍傳》,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邊塞。

 

什麼是邊塞?

 

作為一個熱愛美國類型電影的影癡,最好奇的類型,其實是西部片。我相信西部片是所有好萊塢成熟的商業類型片當中,最特殊的一種類型。

 

西部片,幾乎是最古老的電影類型之一,至今已超過100年的歷史,累積超過7000部電影。從1903年,愛迪生麾下的導演、攝影師愛德溫.波特拍攝的《火車大劫案》,一直到最近幾年昆汀.塔倫提諾的懷舊之作《決殺令》、柯恩兄弟的《真實的勇氣》等傑作,至今依然有電影人西部充滿熱情。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西部片是所有電影當中最主流、最商業的類型之一。許多巨匠、巨星終其一生的偉業幾乎都建立在西部片上,其中佼佼者當屬活躍於二零年代到六零年代,一生拍攝了140多部電影,得過四次最佳奧斯卡最佳導演的大導演約翰.福特,以及他的御用明星約翰.韋恩。他們的作品歷久彌新,像是黑澤明、奧森威爾斯、馬丁史柯西斯等人就深受影響。

 

但究其根本,其實西部片只拍攝美國一個國家,中西部的曠野,時間更只限縮在1830年代到1920年代短短不到一百年間的歷史時空,為什麼卻影響了全世界的觀眾?一直到最近,韓國的《神偷.獵人.斷指客》、日本的《壽喜燒西部片》,或中國的《無人區》,這些和美國中西部開拓史絲毫無涉的環境,依然熱愛著這個幾乎已經在90年代後期被宣判半死亡的電影類型。

 

到底是西部片的什麼特殊性帶來這麼長遠而且廣泛的共鳴?

 

難道曠野、牛仔、駿馬、鐵路、篷車,印第安人、決鬥與小酒吧、野牛群,這些要素當真那麼迷人,能夠引起普世的興趣?

 

翻閱著《戰龍在野》的西域地圖,從突厥、契丹、奚、回紇、鐵勒、黠戛斯、突騎施,到吐蕃、吐火羅、天竺以及大食,我突然懂了。

 

那些外在的要素,只是西部片的表面。在西部片真正的內涵,是美國昂揚進取的建國精神,是文明與野蠻的衝突和反思,是開拓新世界的遠大志向,是文化融合與對立的陣痛與蛻變。

 

這是唯有一個國族在盛世方能擁有的向上精神。於是,在美國進入迷惘與困頓的當代,掩蓋身份,自我矛盾的超級英雄穿著緊身衣登場,而一槍一馬,漫步於蒼茫曠野中的牛仔,則逐漸淡出。

 

美國變了,它不再是那個遠離戰禍的新世界,而是在反覆受挫、自我矛盾中開始焦慮的孤單強權。這時候的美國,已經不願再相信西部神話了。

 

所以,為什麼盛唐三部曲,龍鷹要遠赴邊塞,餐風露宿,顛沛流離?

 

答案是,盛唐之盛,不在於軍力,論軍力盛唐不如縱橫天下的大元帝國;也不在於財富,論財富,盛唐也不如晚唐、南宋與晚明江南揮金如土,錦繡纏頭的豪奢。

 

盛唐之盛,在於開闊的視野,廣博的胸襟,在於文化交流,四海皆兄弟的包容心。正如同兩漢張騫、班超經略西域,鄭和七下西洋,都是一個年輕王朝勇於冒險犯難的進取心。

 

其實,如同美國開拓西域的建國精神,造就了獨一無二的西部片;盛唐胸襟開闊的泱泱大氣,也誕生了中國文學史上罕見的文學風景:邊塞詩。

 

邊塞之特有風情,不管是將軍百戰、軍馬倥傯,或是哀怨孤絕,葬死異鄉,都反映了壯闊豪邁的胸襟。「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或「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是專屬於短暫盛世特有的珍貴情懷。

 

無邊塞,不足以稱盛唐,於是,盛唐三部曲《龍戰在野》中,龍鷹的邊塞壯遊,就是黃易筆下一首奔放激昂的邊塞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ghtli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