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曌—一個矛盾的女人、一段矛盾的歷史

文.乃賴

《日月當空》卷十五第一回〈戰神圖錄〉,龍鷹與武曌琢磨破碎虛空的奧秘,武曌憚思竭智,要找出開啟仙門之法,並說:

「這個追求凌駕一切,包括帝皇霸業在內。」

總算,鋪陳至今的邪帝與女帝之爭,看似將要和平落幕。但,真是如此嗎?我相信如果這是故事的解答,就不會這麼早端出來。更何況,即使武曌親口說了,就必然是真嗎?畢竟,不管是小說中,或是歷史上,她一直都是個複雜而且矛盾的人。

剛好日前看了熱鬧的古裝片《通天神探狄仁傑》。劉嘉玲演的武曌反覆說著同一句台詞「他們就是見不得女人當皇帝。」

仔細想想,這句話雖淺,卻說得精準,武曌之所以這麼複雜,最關鍵的原因,還是因為她是個女人。

武曌是個矛盾的人,武周是個矛盾的王朝,這個女人,像個冷酷的手術刀,切開了古老國度的矛盾內在,切開種種關於文化與傳統、道德與倫理當中,可笑的陳規陋習。她是中國第一、唯一的女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而後世的史家,也無法槍口一致,為這中國歷史上最不可思議的皇帝蓋棺論定。

武曌的存在主宰了整部《日月當空》的世界,黃易在序中曾說:「武曌和龍鷹的關係,便如醉酒芙蓉同一花兒夜和日的雙重面目,陰暗和光明。他們間的鬥爭,等於己身的爭持,很難有明顯的界線,就像夜和日的糾纏。」

在書中的世界,龍鷹是光,武曌是影。實寫龍鷹,虛寫武曌。但在現實中,武曌才是真正的光,而龍鷹,是小說家企圖捕捉她,而創造的幻影。

武曌到底是怎麼樣的人呢?

首先,我們不知道她最早的名字。她是唐朝官員武士彠的次女。貞觀十一年因美貌入宮,為唐太宗李世民的五品才人,賜號「武媚」,這是歷史上她的第一個名字。這時候的她,是才人武媚。並與名分上的兒子高宗李治相戀。

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逝世,武曌入感業寺削髮為尼。永徽二年李治迎武氏入宮,入宮前已有身孕,生長子李弘,接著由五品才人升為二品昭儀。永徽六年,李治廢王皇后,立武氏為皇后,這時候,她成了武皇后。

高宗體弱之後,武皇后逐漸掌政,太子李弘任監國,李治改稱為天皇,武后也改了稱呼,這時候,她叫做天后。李治晚年欲立武后為攝政,但因大臣反對,便改禪位於李弘。但此時二十四歲的李弘暴死,當時人多認為是武后為了奪權,毒死親子。接著武曌與高宗立次子李賢為太子,五年後武曌廢李賢為庶人,後來被武曌大將丘神勣逼死。

李治死後,武曌三子唐中宗李顯即位,這時候的她,是皇太后。隔年太后廢李顯為廬陵王,改立四子李旦為帝,為唐睿宗,年號垂拱。不久後,徐敬業率數十萬大軍以支持廬陵王李顯為號召,起兵反武,最後徐敬業兵敗自殺。接下來,皇太后開始翦除李唐宗室,還包括次子李賢的兩個親子,也就是武曌的兩個孫子,也被鞭殺而死。

垂拱四年,武太后為自己加尊號為「聖母神皇」。之後,僧人法明撰大雲經,稱聖母神皇是彌勒佛轉世。國號由唐改為周,登基為聖神皇帝。從才人到聖神皇帝,從李唐到武周,武曌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偉業,也讓她自己面臨了艱難的矛盾。

即使她能夠殺盡政敵,心狠到連自己的親生兒孫都能下手;即使她將整個帝國治理的井井有條、民生康泰,但依然是個活在父權體制中的女人。她的兒子姓李不姓武,若是要讓她的子孫繼位,那勢必武周又將改回李唐,她的偉業不過是曇花一現。

若是要讓武周天下國祚綿長,那只能傳位給武姓姪兒。但姪兒怎麼比得上兒子來的親近?到頭來,她不管怎麼做,都只是為他人作嫁衣裳,王霸雄圖,皆是鏡花水月,所差者只不過姓李姓武而已。最後,李顯起兵復辟,武曌被迫傳為給李顯。這時候的她,叫做「則天大聖皇帝」。

我們不知道她最早的姓名是什麼,只知道她為自己取了個氣派的名字「曌」,意即日月當空。最後,她的兒子拿掉她的帝號,舊唐書稱呼她為「則天皇后」。

武曌是個有才能的治理者,她改革了門閥割據的隋唐風氣,鼓勵讀書、普及科舉、提拔賢臣,另一方面又心狠手辣、好大喜功、重用酷吏。她給自己換了十八個年號,除了上面提到的許多稱呼以外,她還給自己加了許多尊號,像是金輪聖神皇帝、越古金輪聖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天冊金輪聖神皇帝等。多麼浮誇,又多麼徒勞?

自古不管是宗室內亂、權臣篡位,在盡除政敵後都能自立王朝,成為開國之主,唯有武曌,不管她怎麼拼搏,先天的性別依然註定她的偉業必然為歷史洪流吞沒。或許她的殘酷,也都是在矛盾與無奈之下,逼出的不擇手段。

一直到現在,我們還不能真正理解,一位為了權力,能夠接連迫害親生子孫的女子,內心是如何陰暗悲慘,也不能理解,一位開千古未有之新局的英主,內心又是多麼昂揚得意。當然,也無法想像,若是武曌身為男子,那她將開創一個何等偉大的時代。

因為有這樣的母親,武曌的四個兒子都過的很苦。李弘、李賢早死,都沒當過皇帝,李顯、李旦都當過兩次皇帝,時間都很短,也無甚作為。最後真正手握大權,重開盛世的,就是李旦之子,鼎鼎大名的唐明皇李隆基。武曌晚年,應該漸漸看到李唐重振的大勢,只是不知道,當他回憶起李賢所作的這首〈黃臺瓜辭〉之時,是懊悔,或依然剛硬呢:

「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絕抱蔓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ghtli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