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魔教室 我們真的從歷史中學到教訓了嗎?

圖片來源:yahoo奇摩電影 

1967年四月三日,加州一名歷史老師Ron Jones在教授納粹歷史時,為學生設計一個實驗
。實驗方法,其實是單純地將納粹及各個極權主義政權操控民眾的手段,應用在年輕單純
的學生身上。

而這些畢生生活在民主、和平、富裕的美國高中生,於一週的時間內,再現了當年納粹崛
起的歷史。他們創造了一個團體「第三波」,團體標誌以獨特的印記,進一步激發成員對
團體的效忠與熱忱。很快地,這些高中生變得極端狂熱、排他,更熱衷互相監視告密,相
爭向領袖瓊斯老師報告自己好友與父母對「第三波」的詆毀及「背叛」。

「第三波」的力量越來越強,最後的集會時,瓊斯老師在成為「第三波」狂熱信徒的學生
面前,放映納粹屠殺猶太人的影片,並告訴他們說:「我們差一點成為了優秀的納粹。」

落寞、絕望、失卻的哀傷情緒瞬間席捲這些全心投入的年輕人,他們深覺被欺騙,被背叛
。爾後,他們鮮少人願意提及這段難堪的經驗。

這個故事成為著名的案例,並在1981年由Morton Rhue改編為小說「浪潮」。

2008年,德國擅長從事政治題材的新銳導演Dennis Gansel將其搬上大螢幕,並修改了結
尾,讓故事最後以暴力事件結束。電影獲得廣大的迴響,獲得了2008德國電影大獎的最佳
電影銅牌獎,飾演Tim的Frederick Lau更得到最佳男配角。

從歷史中學到教訓,一直是一件奢侈的期待。真實事件發生於二戰後的1967年,對浸淫自
由已久的美國高中生,還可以輕鬆地再製法西斯主義;那麼其他地方呢?如果法西斯主義
再次席捲校園,又能夠像1967年加州歷史老師所領導的那麼順利,得以和平落幕嗎?

 

「瘋狂的集體暴力與大規模毀滅離我們很遠嗎?」

 

因此,即使我們的日常生活看似平凡無奇,各種災難與屠殺似乎只出現在課本中,

但任何對政治與人性有初步瞭解的人,都無法給這個問句任何樂觀的肯定答案。

電影裡的老師威格先生,重現納粹的步驟,讓獨裁政權的魅力征服這些學生。而老師所運用的                                       手法,又與我們自小而大所受的教育何異?

至少,在教改之前的台灣民眾,人生都曾花過至少九年的時間,學習如何放棄思考與批判
。順從並盲目地,穿著制服、頂著一致的髮型、套上純白的布鞋與白襪、坐在教室中雙手
插腰,離椅背十公分;並對可能真的值得尊敬、但也很可能不值得尊敬的教育雇員,死板
沒有選擇地,必須以嚴格一致的口令,說出沒有靈魂的:「老師好。」

納粹的靈魂一直沒有遠離,是吧,威格先生。相反地,他們一直蟄伏於我們內心深處。等
到我們完全放棄思考與批判時,魔鬼隨時就會降臨。他們會給予群體中的個人榮耀與使命
、價值與正義,驅策我們成為毀滅的軍隊、義無反顧的死士──像是當年的紅衛兵、當年
的警總、當年的蓋世太保。

十年前的台灣教育,與電影中樹立權威、重視儀式、追求均質一致的行為,目的皆在扼殺
思考、排除異己。抗拒批評並鼓勵鬥爭,讓權力穩固地握在「黨」或「領導」的手上。

而權力的本質就是暴力。鼓動群眾情緒,卻否定個人意志的群體,即使以文明或社會正義
的外殼包裝,最終必定會以暴力的形式出現。即使當權者沒有下達殺人的命令,但極端狂
熱的信徒在逐漸高漲的敵對意識之下,便會自然而然地,選擇暴力這個最簡單,也不用思
考的手段。就像這部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電影,讓事件走向極端、讓結局以悲劇收場,這樣
的結局,其實一點也不意外。相反地,似乎還可以說是真實事件中的加州老師太過幸運,
才能夠讓極端的情緒與反應及時煞車。

令人悲哀,也膽顫心驚。我們的教育,就成功地培育出服從權威,沒有自由意志,無法反
省,並畏懼公共參與的世代。

在無法獨立思考、對體制毫無反省、並缺乏想像力的人而言,是非與真理其實只是模糊難
辨的空洞言辭,他們只能在長期制約、內化後的規則內玩遊戲,並全然不思考這些規則背
後的意義。就像我們不懂,頭髮長度與成績的實際相關性;就像我們也不懂,軍閥間彼此
爭鬥所做的強制徵兵,為什麼可以唱成貌似無害的「哥哥爸爸真偉大」這樣人人傳唱的童
謠。

其實,所謂的文明,只是一層輕薄的表象,一掀即破。我們的生命、財產與尊嚴所賴以建
立的秩序,更脆弱不堪,宛如浪濤上的無根浮萍。

讓世人匪夷所思的法西斯,並不是歷史詭異的偶然特例,而是人悲哀的從眾天性。故事裡
家庭破碎的男孩,因為得身為「浪潮」一員,而重新感到溫暖;沒有自信的女孩,只要加
入了「浪潮」,就可以輕易獲得認同、重建自信;在激勵而高昂的集體氣氛中,同學鮮有
不感到熱血與歡欣鼓舞的。相對地,不成為「浪潮」的一員,就會受到排擠、輕視,甚至
被暴力對待。

誰不想被他人認同呢?但是唯有有勇氣獨立思考,勇於使用理性的個人,方能在惡魔降臨
世間時,不隨之屈膝膜拜。能夠獨立思考、仰賴理性、確信個人信念、不隨波逐流、堅持
是非對錯,才可能勇於成為異端,悍然與妖魔對抗。因為正視事物本質的獨立思考,才是
我們安身立命、創造而非毀滅的唯一途徑。

追求智慧,學習哲學,一直都不是為了什麼空洞盲目,或是好高騖遠的目的。而是很單純
地,在魔鬼揮動他魅惑的手指時,我們不要當隨之起舞──不要被模糊而貌似合理的謊言
欺騙,輕易地贊同、甚至成為同盟;不要為了不知所謂的目標,就拿起殺人的槍;不要被
空虛的憤怒驅使,成為無知並自覺無罪的屠夫。

教育的意義是什麼?是讓我們或我們的孩子學會獨立思考。當一片非理性、不合理的「浪
潮」席捲而來時,是否我們能像電影裡的Carlo,勇敢地說出:

「我不穿白襯衫,因為我不想穿白襯衫。」

 

延伸閱讀:
The Wave,Morton Rhue,1981,Dell。
《浪潮》,莫頓‧盧,民國82年,漢聲出版社。

(本文同載於人本教育札記247期 2010年一月號〈每月影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ghtli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