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梅直講書    蘇 軾

 

  軾每讀《詩》至〈鴟鴞〉,讀《書》至〈君奭〉,常竊悲周公之不遇。及觀史,見孔
子厄於陳、蔡之閒,而弦歌之聲不絕;顏淵、仲由之徒,相與問答。夫子曰:「『匪兕匪
虎,率彼曠野。』吾道非耶!吾何為於此?」顏淵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雖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爾多財,吾為爾宰。」
夫天下雖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樂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貴,有不如夫子之貧賤。夫以
召公之賢,以管、蔡之親,而不知其心,則周公誰與樂其富貴?而夫子之所與共貧賤者,
皆天下之賢才,則亦足以樂乎此矣。

 

------------------------------------------------------------------------------

 

    我每次讀詩經讀到鴟鴞一篇,讀尚書讀到君奭,自己常常為了周公不被瞭解的心情所
悲傷。等到開始讀歷史時,看到孔子在陳國、蔡國之間遭受困厄,但是對學生的諄諄教誨
卻從沒有停下來過;顏回、子路這些學生,和孔子互相對談。孔子說:「『我不是野牛,
也不是老虎,卻在曠野中流浪。』我的正道是錯的嗎?為什麼會一至於此呢?」顏回回答
他;「老師,你的道理是最偉大的,所以天底下沒有人可以接納;但是,不接納又有什麼

關係呢?正是因為他們的不能接納,所以才證明了我們是君子。」孔子發自內心笑了,他
說:「顏回呀,顏回,要是你很有錢,我可不可以去當你的管家呀?」

 

  雖然天底下沒有人願意接納孔子,但是他與他的徒弟卻能如此快樂。我才知道,就算
是周公的富貴,也及不上孔子的貧賤。就算是以召公的賢能,以管、蔡的親近,但仍然無
法瞭解周公的內心,那周公要和誰一起分享他的富貴呢?而與孔子一起過著貧賤生活的,
都是天下間第一流的人才,則以此為樂就足夠了。

 

------------------------------------------------------------------------------

 

  軾七八歲時,始知讀書。聞今天下有歐陽公者,其為人如古孟軻、韓愈之徒;而又有
梅公者,從之遊,而與之上下其議論。其後益壯,始能讀其文詞,想見其為人,意其飄然
脫去世俗之樂,而自樂其樂也。方學為對偶聲律之文,求升斗之祿,自度無以進見於諸公
之閒。來京師逾年,未嘗窺其門。

 

------------------------------------------------------------------------------

 

    我長到七、八歲,才開始讀書。聽說現在世界上有一個歐陽修先生,他的做人處世就
像古代的孟子、韓愈這些人;而在歐陽修身邊,又有一個梅堯臣先生,與他一同來往,一
同談論世事。等到我長大一點,才看得懂這兩個人的文章,想像他們的為人,臆測這種不
被世俗羈絆的樂趣,而能夠自得其樂。當時正在學駢文嚴格的對偶音律,好求得一點卑微
的俸祿,自己衡量自己,是沒有資格來拜見這兩位先生的。因此來京城一年多了,一直沒

有登門造訪。

 

------------------------------------------------------------------------------

 

  今年春,天下之士,羣至於禮部,執事與歐陽公實親試之。軾不自意,獲在第二。既
而聞之,執事愛其文,以為有孟軻之風;而歐陽公亦以其能不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
此。非左右為之先容,非親舊為之請屬,而嚮之十餘年閒,聞其名而不得見者,一朝為知
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貴,亦不可以徒貧賤。有大賢焉而為其徒,則亦足恃矣。苟
其僥一時之幸,從車騎數十人,使閭巷小民,聚觀而贊歎之;亦何以易此樂也?《傳》曰
:「不怨天,不尤人。」蓋優哉游哉,可以卒歲。執事名滿天下,而位不過五品,其容色
溫然而不怒,其文章寬厚敦樸而無怨言,此必有所樂乎斯道也,軾願與聞焉。

 

------------------------------------------------------------------------------
  
  今年春天,天底下的讀書人,一齊聚集到禮部,而先生您與歐陽修先生一同考較這些
人的才幹。我沒想到,竟然得了第二名。後來又聽說,先生愛我的文章,認為有孟子的風
格;而歐陽修先生也認為我能寫出不同凡俗的文章而讚許我,所以得了第二名。沒有在考
官身邊預留餘地,也沒有親人故舊為我安排,而過去十幾年之間,只能聽過他們的名聲,
卻從來沒有機會見面的大人物,一朝之間,突然成為最瞭解我的人。我回去想了很久,認
為人一生不可以只有富貴,但也不能一直貧賤。但只要能夠讓我在這樣的大賢人底下當個
學生,則我就有所倚靠了。就算是僥倖走了好運,率領數十人的車隊,讓陋巷裡的百姓,
聚眾圍觀而讚嘆我的威勢,又怎麼可能和我今日的快樂相比?左傳說:「不要怨恨上天,

也不要怨恨別人。」因為從容自得,可以安享天年。梅先生您名滿天下,但職位不過五品
,觀察您的神情,總是平和沒有憤恨,而文章也總是寬厚樸實毫無怨言,這一定是對於聖
人的道理有著很深的瞭解與愛好,我,希望能聆聽您的教誨。

 

------------------------------------------------------------------------------

 

    梅堯臣的不遇,應當是世人皆知但未敢宣之於口之事。但蘇軾卻在寫給梅堯臣的信上
直言,更進一步,將梅的不遇,直比孔子的不遇,再以周公的顯達為襯。破題大膽,翻手
又令人讚嘆,而最後,再以子路之徒,比做自己。

 

    若是能跟梅堯臣這樣的人學習,即使他只是個小小的五品官,即使一生不遇,流離失
所,但青蠅得附驥尾而能致千里,世俗的榮祿又何足道哉?

 

  不知道,蘇東坡爾後真的一生不遇,真的顛沛流離、「率彼曠野」時,回顧年輕氣盛
,高中榜眼時寫下的這篇文章,會有怎樣的感慨?

 

  大概一生的志向,不過如此而已吧。

 

  「不怨天,不尤人。」,自己的名氣與才華早就遠超梅堯臣,而自己的命運又更加落
魄,心中不知道,是不是仍舊是這句話呢?

 

  如果是的話,那還真是了不起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ghtli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