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郭靖與楊過

  要瞭解楊過,必須瞭解楊過身處的時空與處境,才可以瞭解楊過的掙扎與選擇。

  楊過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面向,分別以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作為代表,楊過身處於其中不斷被拉扯,掙扎、而後成熟,正如生鐵被鑄成百折不撓的剛強玄鐵,再揉成千纏百旋的繞指柔。

   孟子為聖人做了一些分類,聖之任者、聖之清者、與聖之和者跟聖之時者,而在金庸小說的脈絡當中,當然俠之任者是郭靖,俠之清者是令狐冲,俠之和者是張無忌,而俠之時者是蕭峰。

  在我看來,楊過是具有特殊性的英雄,是個奇異的例外。

  在面對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困境時,郭靖會毫不猶豫的犧牲;令狐冲在盡了人事與擺脫個人情感的包袱後會選擇抽手;張無忌只要對人失望就會放棄,不然他會沒有盡頭地犧牲;而蕭峰了解在這兩者當中,犧牲有時而蕭峰了解在這兩者當中,犧牲有時有犧牲的價值,退隱有退隱的快樂,而他懂得選擇。

  蕭峰懂得,要怎麼為了重於泰山的事情而死,而要如何為了輕如鴻毛的矛盾轉身離開。

  但楊過會如何選擇卻是個謎。在蒙哥圍城時表面上他選擇犧牲,但犧牲的目的與動機卻相當特異難解。

  郭靖不懂,所以局勢不可為時他會選擇陪葬郭家的一切,他只知道為了最高遠最龐大最理所當然之事而死,但卻不會思索死本身的價值。這個從他崇拜、效法的對象是岳飛跟諸葛亮就可以瞭解郭靖的價值觀,也可以瞭解郭靖的未來。

  面對妻子的生命與國家,郭靖選擇國家;
  他會把懷孕無力的妻子推到戰線,說:國事為重。
  面對家小的生命與國家,郭靖選擇國家;
  她會選擇全家徇城,即使於大局無益。
  面對義弟的生命與國家,郭靖選擇國家;
  即使他們共有童年與諾言,他仍然走上行刺之路。

  而他自己的生命與國家,郭靖仍然選擇國家。

  郭靖走的是一條最好走的死路,而賠上黃蓉跟他一起送死。

  郭靖忍,但是他幸運,幸運在於與射雕輕易地讓郭靖結合家仇與國仇,而義無反顧的成為正道英雄。

  楊過就沒有他幸運。

  令狐冲不懂,所以他的生命只可以為了小我而犧牲,為了在他生命歷程當中重要的人而犧牲,所以令狐冲沒有那種寬大的胸襟將天下與一己放在一個天秤上衡量,細看笑傲令狐冲那種熱血上腦不顧一切的情境,往往只是別人對他好,他自覺不值因此付諸一切來回報。

  令狐冲的選擇我們細看,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賭徒無賴式的浪擲,一個極度貶低自我價值的舉動。他不在乎、不顧念自己到了極點,而竟至可以隨意虛擲,這在愛他的人眼中,是極大的苦難與傷害;而在他有能力拯救的人來說,他的不顧一切是極度的自私。

  但是令狐冲也幸運,因為盈盈包容他的矛盾,也接受令狐冲無數次的傷害。而在天下危如累卵的時刻,老奸巨猾的冲虛還是會把他推上火線,不容他袖手,因為令狐冲雖然沒有偉大的價值,但有血性。

  張無忌是最為單純的,無論天下如何,他只為了他在乎的人奮鬥。他承擔得很輕易,大家有需要的話,他可以承擔整個天下,大家遺棄他的話,縱使武功天下第一,他也不過是個溫和的清風,道僮一般。

  而楊過是矛盾的,楊過想離開世間卻又羈縻於世間,而想入世卻又執著於仇恨與情感。

  用一個不倫不類的比例,好似令狐冲的師父是個偉大而無瑕的真君子、真英雄,而天下人在他手邊受苦受難,師父告訴他說:『華山門徒,學武救人、行俠濟世是吾輩之責。』

  我想令狐冲會傻傻的點頭,然後做了一個其實違背他天性的抉擇。這也差可比擬楊過的某些處境,但當然不止。

  楊過還有更多的一些矛盾,他的偶像是他的仇人,而他的真愛卻不能幫他成就價值。

  而我們才可以知道,人世的苦痛、責任、榮耀與價值,這些人之所以為人的沈重與光彩是如何搥打求道者楊過成為偉岸英雄;而仙境的超脫、永恆與寧定,是如何慰藉這叛世狂徒在苦寂世間找到一個出口而不致瘋狂。

  當然,在我的理解中,郭靖是第一種力量、而小龍女是第二種。

  楊過自始至終,在他人生中面臨的選擇有兩個,第一個是投諸世間揮灑熱血與生命,求得俠道。這是傳統儒家的為萬世開太平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唯有走上這條路,才能將渺小的自我張揚放大乃至充塞宇宙,孟子說,這叫浩然正氣。

  楊過讀過孟子的,這道理他懂。但孟子是在桃花島讀的,又是他的假想敵黃蓉親手所授,他表面上一定會抗拒孔孟,但是內心其實難逃儒家的價值牢籠。

  楊過想要成為偉大的人,他崇拜郭靖、畏懼郭靖,在初解身世時又痛恨郭靖。郭家與楊過不斷的緣,是楊過生命中最難解的結。

  楊過一生中,極力追求、抵抗的巨大身影,都是郭靖。在情感上他當然至愛是小龍女,但在人生的價值上,一個高聳入天不動如山的巍峨巨峰在他面前,讓他無法攀越而又無法逃避,無所遁形又無可奈何。

  他想爬上這座大山,但爬越的代價太大太難,他付不起,也不願付,也不知道值不值得。

  畢竟楊過也說過,天下只有郭伯伯、婆婆、乾爹跟姑姑這四個人對自己好,而他不懂為什麼要為國捐軀,他說的對,但老鐵匠馮默風也說的對。

  他想逃離這座大山,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他找不到可逃之處,而一個男人逃離他心中所憧憬的目標,他就不會成為一個英雄,而是凡人。

  他甚至想要摧毀它,但那是不可能的,因為郭靖太偉大了。有些事物太光彩了,毀了它只會讓無法驅散的陰影籠罩在自己身上。

  郭靖是楊過的父親,最殘酷也最偉大的父親。

  童稚之時孩童總會單純地崇拜父親,因為孩童的世界只有小小的家;青少年總會無可避免地展現輕狂的叛逆,因為父親的框架不能容納自由的羽翼,而大樹的蔭不再是庇護所,而是礙人的枝枒。

  而男人在歷練後總會同情又同理地對待父親,因為人生有成功有失敗,而堅持到底的勝者跟敗者都值得尊敬。

  這是弒父神話的通俗版,一個男人的成長歷程。

  套用在楊過的身上,我們會發現他的矛盾。他起初沒有父親,所以他的世界當中沒有任何有價值的道路要走,而當一個陽剛的背影在他面前,要讓他跟隨時,他卻必須離開他。

  父親是小小楊過心中最遠又最近的夢想。近到在桃花島上伸手可得,遠到命運之河將他們分隔到河的兩岸,柯鎮惡不容、黃蓉不容,這個孩子連拉拉父親的衣角都不可得,但他還是愛著父親,因為父親那麼偉大、那麼愛他。

  要跨越他跟郭靖中間那道溝,需要不止十六年,而是一生。

  但父親又那麼不瞭解他。不瞭解他的孤獨與委屈,不瞭解他的情愛與自由。

  『郭伯伯。』從江南到桃花島、再從桃花島到終南山,這三個字是多麼親切又多麼冷漠,楊過的依戀與苦難,均繫於此。

  而當他逐漸長大,他真正理解他的父親是如何的高不可攀、又如何的讓他咬牙切齒。

  以前有提到,黃蓉是懼怕楊過的,而這個循環的終點是郭靖,因為楊過最怕的人就是郭靖。

  楊過是個武學奇才,他的學武資質甚至還在黃蓉之上,可以說,他是天生的武學宗師的料。金庸全書夠格登上武學宗師的主角只有楊過和虛竹。他練過武,接觸過上乘武功與最好的教導,也和江湖中人聞知喪膽的李莫愁交手多次,更見證過洪七公與歐陽鋒的死鬥。

  所以他知道,在桃花島、在終南山,郭靖隨手施展的武功,是多麼的可驚可懼而不可思議。

  少年的他怕郭靖,怕到覺得郭家人學過郭靖的武功就是天下無敵,見到郭家人就自卑地無法抬頭挺胸,一見到郭靖就自慚形穢自輕自賤。即使在學了古墓派武功後,他仍然覺得郭靖親傳的草包二武天下無敵。

  『楊過自幼與她不睦,此番重逢,見她仍是憎惡自己,自卑自傷之心更加強了,心道:
  「你瞧我不起,難道我就非要你瞧得起不可?你爹爹是當世大俠、你媽媽是丐幫幫主、你
外公是武學大宗師,普天下武學之士,無一人不敬重你郭家。可是我父母呢?我媽是個鄉
下女子,我爹不知是誰,又死得不明不白……哼,我自然不能跟你比,我生來命苦,受人
侮辱。你再來侮辱,我也不在乎。」他站在一旁暗暗傷心,但覺天地之間無人看重自己,
活在世上了無意味。』

  他想要跟隨郭靖,想要學習郭靖、想要接近郭靖,但是他不能,因為郭靖奪走了他的父親,他恨郭靖。郭靖不只奪走了楊康的生命,更佔據楊過心中父親的位置,在楊過心靈的深處刻下永遠無法消弭的烙印,讓楊過欽羨、愛慕的無可復加,而郭靖卻又不給他,輕擲給不配擁有的人。武學上、心靈上、情感上都是如此,對一個兒子而言,再也沒有更殘酷的父親了,楊過甚至連恨他的力量都太弱了,更遑論對抗擊敗,他只能逃。

  楊過的本性是深情狂放,但是郭靖卻是節制循道,這兩個相互矛盾而楊過在兩者的極端當中不斷擺蕩。他時而死心塌地想要為國捐軀,時而憤世嫉俗手刃血仇後遺世獨立,但他痛苦的是他無法找到自我的價值,他無法找到他真心想要保護的事物與天下該如何取得平衡。郭靖要楊過為了天下而捨生忘死,但天,或天下人何曾善待楊過?楊過的處境,是滿腔熱血滿腹激情卻不知如何澆胸中塊壘,不知如何找尋、建立生命的價值。

  老實說,這是哲學問題,或說是宗教問題,而在當時的情境下是複雜幾近無解的,也許愛情是唯一的出路。

  因此神雕俠的行俠仗義往往都是舉手之勞,是百無聊賴窮極無聊之下的排遣,是打發漫漫十六年時光的遊戲。他割下蒙古兵的耳朵是為了祝賀郭襄,他聚眾火燒南陽火藥庫是為了美麗的煙花,他在高台上與天下第一的金輪法王死鬥是為了他的知己郭襄。而在戰陣中救友軍是為了他生平的唯一好友耶律齊,而飛石擲死蒙哥是因為親愛的小妹子郭襄在大軍圍城問他:『大哥哥,怎麼是好?怎麼是好?』

  其實,人生的答案楊過仍然沒有找到。

  拉扯楊過的長索一端是郭靖,象徵入世的價值與光榮,郭靖是楊過生命中第一個出現的完整的、強大的人,並且永不動搖。也是楊過一生中的典範、偶像與導師。與郭靖的相處總是帶著無限的痛苦與欺騙,他在郭靖面前無法當他自己,正如他在世間迷惘困頓,毫無價值。他知道必須超越郭靖他才可以成人。

  而小龍女正好相反。

  小龍女在長索的另一邊,象徵出世的永恆與寧靜。小龍女的存在超越時間,她有永恆不變的美貌外表,也有永恆不變的愛。不管外界世俗如何看待楊過,不管多少青春歲月流過,即使在世間受盡唾棄苦楚,即使年華老去兩鬢斑白,他仍然可以在小龍女面前坦然、自信而自在,因為小龍女仍然會永不改變的:

  小龍女仍然會摸著楊過的頭說:『過兒,甚麼事不痛快了?』

  郭靖象徵的入世面向以永恆的價值號召楊過,走向郭靖楊過將成為英雄。而小龍女象徵的出世面以永恆的情感吸引楊過,兩者都強大而無法撼動,但楊過只能擇一。

  在情感上他總是選擇小龍女,但是他自幼受孔孟教育,重視忠孝節義,在楊過的心中,還是有個渴望成為英雄的聲音,或說,渴望成為郭靖,像郭靖一樣。

  在飛石殺蒙哥之後,楊過終於爬上郭靖這座仰之彌高的大山:

  楊過心中感動,有一句話藏在心中二十余年始終未說,這時再也忍不住了,朗聲說道:『郭伯伯,小侄幼時若非蒙你撫養教誨,焉能得有今日?』


  他二人自來萬事心照,不說銘恩感德之言,此時對飲三杯,兩位當世大俠傾吐肺腑,只覺人生而當此境,復有何求?二人攜手入城,但聽得軍民夾道歡呼,聲若轟雷。楊過忽然想起:『二十餘年之前,郭伯伯也這般攜著我的手,送我上終南山重陽宮去投師學藝。他對我一片至誠,從沒半分差異。可是我狂妄胡鬧,叛師反教,闖下了多大的禍事!倘若我終于誤入歧路,那有今天各他攜手入城的一日?』想到此處,不由得汗流浹背,暗自心驚。

  我從這段自白當中,仍然感到矛盾與不解。楊過若是不叛師反教,驚天動地,楊過還是楊過嗎?而若是他真心認同與郭靖齊肩,匈奴未滅,他何以離世成家?

  身處在兩端當中的楊過是複雜的、痛苦的。而這個矛盾橫亙四冊未解,讓神雕的結尾留下了無限的餘韻與矛盾。城破之時,楊過何在?是不是楊過仍然像面對老鐵匠時說的,他遺棄世人不顧苦難世間而欲成全兩人情愛之樂?是不是楊過殺蒙哥救襄陽的義舉只是誤打誤撞的舉手之勞,其實他心中並不像郭靖一般大局為重?

  其實這難解的結,存在著解答,有一個人的互動可以讓楊過完整,有一個人可以包容楊過的兩個面向,昇華楊過的複雜與掙扎,就是郭襄。郭襄會認同,伴隨他行俠仗義,完成他的價值與俠義道,也會理解他內心的情感,給予他永不褪色的愛。郭靖、小龍女所能給予楊過的,他都能給予,而他能給予楊過更多。

  其實最後的四回,郭襄就已經在做這件事了。和她的互動提高楊過行俠仗義的格局,也看到了堅貞無畏的真愛。若是牽著楊過的手的是郭襄,楊過會成為一個真正完整、成熟而非被矛盾牽引沒有自我價值的圓滿的人。。

  但金無足赤,月有圓缺,郭襄和楊過沒有緣份。

  我常常在想,也許楊過的消失,就是為了逃避郭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ghtli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